八年前,我市出现第一部微电影;六年前,市文联作协微电影创作学会成立;五年前,阜新在全国独创“学会奖”。
短短几年,阜新的微电影领跑全省,而且“学会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019年岁末,一条来自阜新市的消息惊艳了全省乃至全国。
尤其是对于喜爱微电影的从业者和观众来讲,不得不对“阜新微电影”刮目相看。
2019 年12 月21 日,第四届阜新市文联作家协会微电影创作学会奖颁奖典礼在华美酒店隆重举行,来自全省14 个城市以及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地的232 部微电影参加评选,共有20 部微电影入围评奖。 经过评委会现场集体观影、评议,最后有16 部微电影获得奖项,并当场揭晓、颁奖。
其中,评委会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文化推广(文学艺术)奖、最佳儿童表演奖被我市选送的微电影《赛车手》包揽;最佳编剧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被我市选送的微电影《大爱无疆》包揽;最佳新人奖、最佳人气奖、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摄像奖、最佳后期制作奖、最佳女配角奖、最佳男配角奖、最佳动画片奖等奖项分别被其他14部微电影摘得。
伴随着银幕的精彩播放,来自全省各市以及国内其他省市的微电影导演、制片以及演员们,仿佛集体回顾了过去一年全省乃至全国微电影的成果。伴随着一个个奖项的揭晓,现场气氛被一次次推向高潮……现场的各地微电影人由衷赞叹:“一年一度的阜新微电影学会奖颁奖典礼,更像是一次万众瞩目的微电影节!阜新的微电影也通过这一平台,领跑全省,走向全国!” 阜新微电影起步晚 发展快 “我市的微电影与国内诸多城市相比,应该说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市文联作家协会副主席、市文联作家协会微电影创作学会会长吴林飞介绍,“微电影”这一新名词大约出现在2009年至2010年间。
此前,人们熟知的名词是“短片”或者叫“网络视频”。所谓“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可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它具备电影的所有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主题和故事情节。
严格意义上讲,我市第一部微电影是2012年由我市微电影爱好者李名扬策划并主演的抗战题材《驴子醒了》,但并没有在我市拍摄完成。此后,我市一群有着电影梦的年轻人开始尝试着自编、自导、自演、自拍微电影。
“2012年至2013年,我们十几个爱好者聚集在一位朋友新开张的西餐厅,先后拍摄了《城变》《吸烟有害》《美丽的房客》《骗子》《梵音》《突围》等好几部微电影。剧情基本都是都市情感类,场景就在西餐厅。”吴林飞讲,“设备可以说是十分简陋的,甚至没有灯光,不能拍摄夜场。为了节省成本,大家都是分头在家里排练,然后集中一天拍摄完成,每人只消费一盒午餐盒饭……极其艰苦,又没有任何回报,但大家就是喜爱!”
2014年,以吴林飞为首的这一群喜爱微电影的年轻人,自发成立了一家红玛瑙剧社,目的是共同学习剧本创作和表演。这一年,他们的热情感染了王树清、金勇、白天光、赵颖等我市著名艺术家。得到艺术家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一群年轻人的微电影内容得以快速提升,也开始关注到社会不同领域的商业需求,关注家乡的地域文化特色,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比如,拍摄了医院题材《一碗被冷落的面》;自主创业题材的《豆汁酸》等等。
2015年,在市委宣传部以及市文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鼓励和帮助下,市文联作家协会微电影创作学会宣布成立。由此,我市微电影的整体制作水平,包括思想性、艺术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主题、视角也更加鲜明、独特,也受到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创立“学会奖”搭建更高平台 市文联作家协会微电影创作学会的成立,吸引了全市一批喜爱微电影艺术的年轻人加盟。
2016年,也就是微电影创作学会成立一年后,阜新市文联作家协会微电影创作学会奖的设立,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微电影领域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学习借鉴的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把省内和国内微电影领域的关注点,吸引到阜新这座城市。同时,阜新的微电影也借助各种平台纷纷走出去。
2017 年至2018 年,《匿锦》荣获沈阳市满绣旗袍微电影主题比赛优秀奖;《大漠藏蓝》荣获辽宁省政法委“平安中国”微电影比赛二等奖;《不想忘记》荣获第一届中俄微电影大赛优秀影片奖;《除恶勿“进”》荣获全国政法委“平安中国”微电影大赛三等奖(1000部作品排名第46)。
2019年,《大爱无疆》荣获辽宁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比赛三等奖;《未检在行动》荣获第七届亚洲微电影节三等奖。2019年,《未检在行动》《大爱无疆》《恩重如山》《赛车手》《不只是一个人的春天》《边门追凶》6部微电影荣登《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点击量不断创新高。 “学会成立之初,我们的会员不足百名,如今已增加到312名,并且成立了辽宁工大大学生分会,还拥有了第一个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
吴林飞介绍,“学会奖”设立之初,第一届、第二届颁奖典礼上,参评影片30 多部。2018 年第三届猛增到120 部。 2019年第四届又猛增到232部,还有一批外省的影片因为报名时间以及质量、时长等原因被婉拒在门外。 “设立‘学会奖’,在全省独一无二,在全国也是首创。2019年的‘学会奖’颁奖典礼已进入第四届。从参赛作品之多、参赛地区之广可以看出,这一‘学会奖’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市文联副主席赵卓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特别是近两年,不仅我市的这一“学会奖”影响力越来越大,而且我市的微电影也屡屡在全国大赛中摘得大奖。可以说,“阜新微电影”正在走向全国!“作为一个文化亮点,阜新微电影在领跑全省。这与阜新市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也与阜新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密不可分。”辽宁省影视家协会负责人郝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不过,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阜新微电影的发展同国内微电影领域一样,都面临着闯市场的困惑,面临着产业化发展与升级的考验,祝愿阜新微电影能够早日跨上这一更具挑战的新台阶。”